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|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《圆的周长》教学反思

发布时间:2019-09-24

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《圆的周长》教学反思

武安市上团城乡下团城学校 刘志苏

本节课我构建以“有效提问、有效学习”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出发,对如何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出了四种有效的方法,积极引导学生学习,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、善于应变、勇敢尝新意识,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,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。

因为“问题是数学的灵魂,问题是思维的动力”,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。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,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,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,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,启迪学生的心扉,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。因此,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。以下是我本节课在这方面一些体会和做法。

1. .设计实验型的问题

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,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,挖掘教材内容,设计故事型问题,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,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。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,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、研究它,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。因此,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,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,正确把握他们的认知需要活跃了课堂气氛,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.设计实验型的问题

在新课程理念下,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,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。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,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,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。因此,在数学教学过程中,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,从具体到抽象,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,再由直观、粗糙向严格、精确的上升过程。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,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,在“做数学”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。

3. 设计应用型的问题

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,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,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。在新课程理念下,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,灵活利用教材,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,经过加工,使它能为课堂服务,使学生真正感受到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”。

4.设计拓展型的问题

所谓拓展型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,即已知条件比较隐蔽,结论也不直接给出,要求学生通过观察、比较、分析、联想、概括、推理、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,逐步得出结论。拓展型问题具有多向性、变异性的特点,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,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,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、灵活性和创造性。

“有效提问、有效学习”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所谓“有效”,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,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。教学有没有效益处精心设计好问题,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,积极引导学生学习,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、善于应变、勇敢尝新意识,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。本节课完成了各项目标,教学效果良好!

不足之处:

本节课如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更完美了。开放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.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多角度、多维度的思维活动,在掌握知识、运用知识的同时,提高学生思维的合理性、广阔性和敏捷性。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